029-85573536
13909281287
包西线某鐵路隧道中心裏程K588+726,隧道全長9353米,上行側分隔標6370m處靠中心溝側整體道床空洞15*10*5cm,過車有水湧出,上行6735-6738m整體道床靠道心側向外冒泥,上行6945m整體道床向上湧水;下行分隔標6520-6560m整體道床板與溝幫間冒泥。該隧道線路兩側排水溝局部開裂滲漏水以及整體道床滲漏造成雨季大量積水彙集道床內無法及時排出,在列車荷載作用下,造成道床板下沈及翻漿病害。
鐵路隧道道床翻漿冒泥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道床底部水害。因此,必须防排结合、因势利导。先在中心排水渠道内打孔泄压排水,将水引流到排水槽内,自然排出。排水渠疏通排水无压力后、方可对病害地段利用“天窗點”進行循環深層注漿、層間注漿相結合的施工工藝。采用無機水中不分散灌漿材料、將大的水流部位用高壓力高輸出的注漿設備進行注漿堵漏,待水流堵住後,采用柔性潮濕型改性環氧注漿材料以及改進型丙烯酸鹽灌漿材料對道床板底部整體進行壓密飽和灌漿加固。最後,使用高強度、高粘結力、抗震動擾動和荷載擾動,適應極寒氣溫條件下防水性優異的高滲透改性環氧防水材料以及非固化防水材料對道床底部整體防水密封。
通過對滲漏部位和滲漏形態科學評估、多種材料複合使用、合理的設備選配、多道設防等科學綜合整治處理方式,使工程質量得到根本保證。
關鍵詞:圍點注漿 深層注漿 層間注漿 壓密注漿 整體複合密封
1、隧道翻漿病害综合治理
2、针对鐵路隧道翻漿病害与北京市政研究院专家現場交流技術
3、業主、監理、設計單位領導查看現場
4、隧道翻漿施工前状况
5、隧道翻漿修缮后状况